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圈内资讯

为什么中国的ASMR越来越低俗?

ASMR 作为一种通过声音触发感官体验的艺术形式,本身具有放松、助眠等积极价值,但部分内容确实出现了所谓 “低俗化” 的争议,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。
从行业发展角度看,ASMR 在国内兴起初期缺乏明确的规范与引导。随着直播、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,大量创作者涌入这一领域,竞争日趋激烈。部分创作者为了快速吸引流量、追求商业利益,逐渐偏离了 ASMR 以声音艺术为核心的初衷,转而通过低俗化的视觉呈现(如过度暴露的服饰)、低俗的语言或动作设计来博眼球。这种 “流量至上” 的心态,导致内容创作陷入同质化、低俗化的恶性循环。
平台监管的滞后也是重要原因。虽然各大平台对内容有审核机制,但 ASMR 内容的特殊性在于,其 “低俗” 的界定往往存在模糊地带。一些创作者利用这种模糊性打擦边球,通过细微的动作、声音暗示等规避审核,使得低俗化内容有了传播的缝隙。同时,部分平台为了追求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,对这类擦边内容的监管力度不足,客观上纵容了低俗化倾向的蔓延。
此外,部分受众的审美偏好也间接助推了这一现象。不可否认,有少数观众对低俗化内容存在猎奇心理,这类内容往往能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播放量和互动量。创作者在数据反馈的影响下,容易迎合这种低俗偏好,形成 “劣币驱逐良币” 的效应 —— 那些专注于声音艺术创新、制作精良的 ASMR 内容,反而因缺乏流量关注而逐渐被边缘化。

    猜你喜欢

    评论列表(0 条评论)

    微信公众号